多地协同推进革命文物与草原生态保护——用好红色资源 助力牧区发展

作者:综合 来源:探索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4-06-17 13:08:14 评论数:

  内蒙古明安草原。多地张 枨 秦文秀摄影报道

  位于金银滩草原的协同原子城纪念馆。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

  红原县红军过草地纪念碑。推进红原县委宣传部供图

  草原英雄小姐妹旧居前的革命雕塑。张 枨 秦文秀摄影报道

  核心阅读

  2023年12月,文物国家文物局办公室、草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联合印发《关于建好红色草原 协同推进革命文物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生态通知》,提出不断完善红色草原体系建设、保护切实加大红色草原保护利用支持力度。用好近年来,红色多地充分挖掘草原地区红色资源,资源助力助力草原牧区发展振兴。牧区

  草原上分布着数量丰富的发展革命旧址。如何推进草原上的多地革命文物保护?如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促进牧区发展?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
  加强资源调查

  促进保护利用

  高山层叠无尽,协同驱车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,路途好像格外漫长。直到冲出群山,来到红原,无垠的大草原展现在眼前,让人豁然开朗。

  红原意为“红军走过的大草原”,这片土地烙印着红军不畏艰险、英勇奋斗的历史足迹。

  背上行囊,红原县党史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夺尔生又踏上寻访路途。“当年红军匆匆过境,史志记载有限,不及时挖掘,很多故事就要消散在岁月中了。”红原县成立田野调查队,摸清域内红色资源,夺尔生从事这项工作已10余年。

  “找回尘封的历史,就像在茫茫草原中找个线头。”夺尔生跑遍最高最冷的远牧点,有时寻访数月,只能得到寥寥线索,“还记得访问一户乡亲家时,老阿妈说红军曾在龙日坝附近发生过战斗,得知这个线索时,我们特别激动。”

  摸清红色资源状况,不仅需要好脚力,还需要格外严谨地核实调查。“为了核实龙日坝的这场战斗,我们前后访问了50多位老人。”夺尔生与同事数度前往现场踏勘,发现了战壕等痕迹,继而查阅文献资料、请教专家学者,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将龙日坝战斗遗址确定下来。

  近年来,红原县先后开展5批次红色资源专项补充调查核查,详细绘制出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行军路线,整理修订《红原县长征文献资料汇编》《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——红原》等文献,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持。

  一阵乌云飘过,忽然间便狂风呼啸。草原地区天气变化莫测,给文物保护带来不小挑战。

  崇山峻岭间,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静穆矗立,它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。克服高山险峻的施工环境困难,红原县持续对烈士墓碑体、石墙和地面铺装等进行修缮保护。“我们时刻关注天气变化,提前制定了突发、偶发自然灾害的应对预案;同时加强日常巡护和检修,第一时间排除可能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的隐患。”红原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索朗求迫介绍,近年来,红原县投资4000余万元,完成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文物保护工程修缮、刷经寺烈士陵园保护提升等5个项目的建设。精心打造“重走长征路·过草地”红色文旅精品线路,让红色文物成为人们瞻仰先辈英烈、感受长征精神的文化地标。

  发展红色文旅

  助推生态保护

  地处我国北疆的明安草原,阵风劲吹。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区出发行车数小时,便抵达了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明安镇希拉朝鲁嘎查,眼前出现了一座颇具沧桑岁月色彩的老式土坯房,房屋坐北朝南,在广阔无垠的明安草原上格外显眼,这里便是草原英雄小姐妹——龙梅玉荣的旧居。

  步入旧居,看到草原英雄小姐妹曾经用过的物品、家具以及相关介绍资料,姐妹俩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战斗一昼夜的身影,仿佛在眼前重现。“我们充分利用草原英雄小姐妹旧居陈列馆的红色资源,开展红色旅游、研学旅游等,姐妹俩的事迹与精神,如今仍激励着一代代草原人民。”达茂联合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丁利兵说。

  为保护好这片红色草原,达茂联合旗严格控制当地草原的开垦和开采活动,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、草畜平衡、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,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。

  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,成为草原生态保护的催化剂。红色旅游为草原的牧民们带来了更多收益,牧民们更加积极响应禁牧休牧政策。“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,想买咱们草原羊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,只有草原保护好了,羊儿才能长得好。”希拉朝鲁嘎查牧民阿拉腾毕力格笑道。

  “近年来,我们积极对明安草原进行草种改良和人工草场修复,通过免耕补播的方式,种植适应当地的草种,如冰草、羊草、披碱草和苜蓿等。目前,草原英雄小姐妹旧居周边已改良天然草地1万亩、建植人工草地900亩。”达茂联合旗林草局副局长皇利民介绍。今年,该旗计划人工修复退化草原1.48万亩。

  草原生态改善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。“明安草原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,除了草原英雄小姐妹,还规划了以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、齐心协力建包钢、‘三千孤儿入内蒙’等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,以‘红色+生态’‘旅游+场景+教学’等方式,吸引多地游客,做长红色文旅产业链条。”内蒙古农文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原迪介绍。

  “只有保护好草原的生态环境,红色资源才能得到更好转化利用,人们才能一边品味红色文化,一边欣赏绿色生态。”丁利兵说。

  传承红色基因

  汲取奋进力量

  从青海省西宁市区出发,沿着京藏高速一路向西行驶,约一个半小时,就来到了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。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,草原静谧而辽远。乍一看,这里的高原风光并无特别之处,但巍峨矗立的原子城纪念馆,又在昭示着这里的与众不同。

  “60多年前,数万名创业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满腔热血奔赴金银滩草原,建基地、搞科研,艰苦奋斗、排除万难,在这里创造了‘两弹’研制奇迹,孕育了伟大的‘两弹一星’精神,造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。”随着原子城纪念馆讲解员王致玲的讲述,一段历史徐徐铺展开来,让人愈觉脚下土地之厚重。

  展陈面积6015平方米的原子城纪念馆是解码金银滩草原的一把钥匙。“展馆有600多幅照片、900多件革命文物,配合最新的光影技术,全景展示当时的实践过程,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。”王致玲介绍,“我们还将红色旅游与研学、宣讲等结合,编排了情景党课,已走进22个省份。”

  革命文物积淀着深厚的精神追求,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。

  近年来,海北州用心把基地旧址保护好、管理好、运用好。

  原科技楼、图书馆、影剧院等11处代表性建筑,以及二分厂、上星站等一批文物价值较高的设施得到修缮和保护。对“两弹一星”相关史料,依法依规登记造册、入库保护,同时加强提炼转化、展示传承,让文物真正活起来,切实发挥文物的历史印证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。

  实施红色旅游项目、推出红色精品线路、打造红色精品剧目、开发红色文创产品、建设红色博物馆集群……如今,集教育、休闲、体育、观赏、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红色文旅模式在金银滩草原基本成形。

  “我们先后整合基地旧址保护、城镇风貌整治、原子城纪念园改造提升、西海交旅融合综合服务体等配套项目25个,将博物馆、纪念馆等各类文化场馆设施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,同时开发形成‘红色+N’研学课程,打造31个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。”海北州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孙绣宗介绍,“接下来,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、强化红色资源活化利用。” (记者 李凯旋 张 枨 贾丰丰)

【纠错】